-01-
前 言
2022 年 2 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将金融技术新增到关键和新兴技术(Critical andEmerging Technologies,CETs)清单[1]。清单指出,金融技术包括 4 个关键分领域:分布式记账(distributed ledgertechnologies)、数字资产(digital assets)、数字支付(digital paymenttechnologies)和数字身份基础设施(digital identityinfrastructure)。这份清单或可对美国的科技发展政策产生影响。
1.1 金融技术的含义
金融技术,又称金融科技(financialtechnology),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支持五大领域的金融活动,包括风险管理、银行服务、保险、投资、贸易[2,3]。
在这些与技术紧密结合的金融领域中,新商业模式、新应用和新产品不断出现,对金融市场、机构,以及监管产生了实质影响[4]。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科技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有 4 类,借贷存款与资本筹集(credit,deposit, and capital raising)、支付清算与结算(payments,clearing, and settlements)、投资管理(investmentmanagement)和市场支持(marketsupport)。前 3 类属于银行业的核心业务(如图 1)。市场支持广泛存在于各个金融领域,是其他业务的基石。
图 1 金融科技知识图谱
数据来源:BCBS, 2017, SoundPractices: Implications of Fintech Developments for Banks and Bank Supervisors。
清单中强调的 4 个子技术领域,多服务于 2 个业务门类:市场支持、支付清算于结算业务。分布式记账技术、数字身份基础设施同属市场支持业务;数字支付属于支付清算与结算业务;狭义上,数字资产特指以密码币(cryptocurrency)为主的数字货币(digitalcurrency),属于支付清算与结算业务(Takingthe pulse of digital assets in financial services across EMEA)。但如果从广义上理解,数字资产泛指具有数字形式和使用权的任何事物,包括文档、音频、图像等数据,则属于市场支持业务。
1.2 金融技术的行业发展
总体上,依据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程度,金融科技的发展可划分为 3 个阶段[5]:
金融 IT 阶段:金融行业借助计算机系统,实现业务和办公的电子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此阶段,IT 系统不参与具体的金融业务,属于金融公司的成本部门。ATM、POS机、银行核心交易系统等产品出现。
互联网金融阶段:为了提高业务中各方的信息共享程度和协作效率,金融行业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变革金融渠道,实现各方的互联互通。移动支付、互联网基金销售、P2P 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等,为这一时期的主流业务。
金融科技阶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技术,改变金融企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与决策过程,大幅提高业务效率。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等,为代表性产品。
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可用投资规模进行量化。根据毕马威调查,2017 年至 2021 年,金融科技领域全球总投资规模(包括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并购)稳步增加,成交额从 2017 年的 592 亿美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2101 亿美元,累计增长 255%;成交量从 2017 年的 2986 比增长到 2021 年的 5684 比,累计增长 90%(如图 2)。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成交额由 2019 年的 2138 亿美元下降至 2020 年的 1249 亿美元,但是投资规模在 2021 年迅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总体上看,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高投资潜力与价值。
图 2 近五年金融科技领域全球投资活动(包括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并购)
数据来源:Pulse of FintechH2’21 and Pulse of Fintech H2’20, Global Analysis of Investment in Fintech,KPMG International (data provided by PitchBook),(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
近两年,在不同业务领域,金融科技的发展不尽相同(如图 3)。毕马威将金融科技的业务领域划分为六个模块,涵盖支付(payments)、保险科技(insurtech)、监管科技(regtech)、网络安全(cybersecurity)、财富科技(wealthtech)和区块链/加密货币(blockchain/cryptocurrency),相对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分类更细致。随着数字化趋势的加速,2021 年非接触支付模式在全球广泛普及,先买后付(buy-now-pay-later)等新支付模式出现。2021 年,相较于其他业务细分,支付业务的总投资规模最高,达到 517 亿美元的成交额,同比增长 78%。另外,区块链与密码币领域的总投资规模创下同期历史新高,达到 302 亿美元,相比 2020 年 55 亿美元的成交额,增长了近 6 倍,相比其他业务涨幅最大。这表示,即便在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各国对密码币加强监管后,资金继续流向了其他监管宽松的地区。
图 3 近两年金融科技各业务细分全球投资活动(包括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并购)
数据来源:Pulse of Fintech H2’21,Global Analysis of Investment in Fintech, KPMG International (data provided byPitchBook), (截至2021年12月31日)
两年内,在全球各个地区,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样具有差异(如图 4)。2021 年,美洲地区(Americas)的金融科技总投资规模居世界首位,成交额高达 1052 亿美元,同比增长26%。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urope, Middle East and Africa, EMEA)成交额同比增幅最高,达到 190%,2021 年总投资规模达到 774 亿美元。亚太地区投资规模增长同样明显,成交额同比增长 87%。
图 4 近两年金融科技各地区投资活动(包括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并购)
数据来源:Pulse of Fintech H2’21,Global Analysis of Investment in Fintech, KPMG International (data provided byPitchBook),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
1.3 金融技术的研究价值
高新技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服务于金融行业。金融的核心功能即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因此,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进行收入或价值配置的一切交易,都算作金融交易。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是提高跨时间、跨空间配置能力的两大核心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跨时间问题。(1)人工智能对于非结构化信息(如语音、视频、文本)获取与处理速度远远高于人类手工操作。因此,此技术为量化交易、行业信息收集与处理等金融分析业务,争取到极大的时间优势。(2)借助大数据与智能预测算法,人工智能得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测市场趋势,为跨期金融决策降低风险。(3)利用丰富的计算资源,人工智能可以学习有记录以来,几乎所有的公开数据,极大地减小信息不对称,增强决策的理性程度,更快实现利益最大化。
区块链技术解决了跨空间的价值配置问题。区块链兼备守恒性、不可篡改性、不可逆性,由此成为数字货币信用的技术基础。凭借区块链,数字货币可以跨越空间,进行安全的点对点支付与价值转移。
在不同的金融业务领域,金融技术可以解决各类问题[6]。在支付结算领域,金融科技主要满足个人客户的小额、高频、低费用的非现金支付需求,例如移动支付。在存贷款和资本筹集领域,P2P 网贷与股权众筹,通过互联网平台向买方募集资金,解决个人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从已有经验来看,该融资方式的信用风险较高,缺乏对于融资资格的合理认证,因此已经受到我国政府的严厉管控。在投资管理领域,特定的交易条件下,智能投顾可自动提供投资建议。
本文将主要从金融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较全面地呈现出该领域的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全球现状,并展望该技术的未来前景。
本文研究数据范围是科技情报大数据挖掘与服务系统平台 AMiner 数据库相关的论文数据、学者数据,以及公开获取的第三方数据。所有统计数据收集截止到 2020 年。
-02-
科研论文分析
基于科技情报大数据平台 AMiner 知因系统,通过关键词检索式在标题和摘要中进行检索,发现自 2000 年以来关于金融技术的科研论文发表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共计 6745 篇(截至 2020 年)。
2.1 中美英金融技术论文发表量居全球前三
在近二十年的金融技术相关论文之中,论文发表量前十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印度、意大利、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如图 5 所示。其中,中国的相关论文发表量居于全球领先位置,美国、英国分别居于第二、三位。
图 5 2000-2022 年定金融技术学术论文发布量 TOP10 国家
数据来源:AMiner 知因系统
2.2 中国金融技术科研论文量近年来赶超美国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和美国在金融技术领域的相关论文发表量最令人瞩目,近 20 年来是该领域研究成果数量领先的国家。总体上,美国的相关科研产出量与中国长期持平,不相上下,如图 6 所示。
图 6 国家间金融技术科研论文成果发展态势
数据来源:AMiner 知因系统。(注:图中的每个色带表示一个国家,其宽度表示该国家在当年的热度,与当年的论文数量呈正相关;各国家在每一年份中按照其热度进行排序,热度越高的国家,其位置越排在上方)
2.3 研究热点多聚焦于移动银行技术
从 AMiner 知因系统数据库中查找出金融技术相关科研论文,生成包含论文所在领域的分支术语、年份和相关论文数量的技术热点大数据发展趋势河流图(如图 7 所示)发现,当前金融技术的学术论文研究热点 TOP 10 按热度递减依次包括:移动银行、金融包容、高频交易、技术接受模式、数据挖掘、数字资产、经验证据、信用风险、移动支付和生物技术。其中移动银行研究热度明显高于其他细分方向。
图 7 金融技术论文研究态势(2000-2020 年)
来源:AMiner 知因系统。(注:图中的每个色带表示一个分支术语,其宽度表示该术语在当年的热度,与当年该分支的论文数量呈正相关;各分支在每一年份中按照其热度进行排序,热度越高的技术主题,其位置越排在上方)
-03-
领域高层次学者分析
基于 AMiner 知因系统学者库大数据,通过智能算法遴选出金融技术领域学者 457 位作为高层次学者进行人才特征分析。
3.1 中国高层次学者数量占全球 24%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从事金融技术研究的高层次学者数量具有较大优势,共 109 人,占全球总量的 24%,处于明显领先位置;其次是美国与英国,分别为 69 和 18 人,分别占全球总量的 15% 和 4%。具体信息如图 8 所示。
图 8 全球金融技术高层次学者国别分布(TOP 10)
数据来源:AMiner 知因系统。
3.2 高层次学者在全球机构的分布较分散
从金融科技高层次人才在全球机构分布角度看,在前十强机构中,有 9 家属于中国机构,另外一家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前十强机构拥有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均在 5 人及以下,因此金融科技高层次学者在全球机构的分布较分散。
图 9 全球金融技术领域顶尖人才机构分布(TOP 10)
数据来源:AMiner 知因系统。
3.3 中国国内的北京、台湾和香港等地高层次学者较多
从金融科技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分布角度看,北京地区最多,共 28 人,占全国总量的 26%;其次是台湾地区,共 20 人,占 18%;第三是香港地区,共 17 人,占 16%(如图 10)。
图 10 国内金融技术领域顶尖人才地域分布(TOP 10)
数据来源:AMiner 知因系统。
[1]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2022). Critical andEmerging Technologies List Update. WA, D.C..
[2]巴曙松, & 白海峰. (2016). 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探索. 清华金融评论, 11, 99–103.
[3] 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inancial_technology&oldid=1071024523
[4] BCBS. (2017). Sound Practices: Implications of Fintech Developmentsfor Banks and Bank Supervisors.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5] 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Digital_asset&oldid=1071421678
[6]李文红&蒋则沈. (2017).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与监管:一个监管者的视角. 金融监管研究, 3, 1-13.
声明:此公号(ID:cnzifi)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