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昨天是传统习俗上的“腊八节”,外出务工者将整理行囊,陆续准备回家过年。全省各地应当利用春节前的这段时间,做好迎接劳动力回家的前期准备。 以往,“招工难”“用工荒”现象相对集中在沿海地区,但眼下,一些过去的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开始为劳动力市场发愁:劳动密集型企业缺普工,新兴产业对于技工的需求上升。前不久,有媒体在调查走访时发现,“招工难”已让我省不少企业家长吁短叹,以前是年头年尾、生产旺季等时段才缺工,现在不少企业长年缺工,甚至有企业近半生产线处于闲置状态。 “招工难”,既源于区域产业布局的重构、时代发展趋势的影响,也有农民工群体结构的变化原因。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吸引诸多三类“500强”企业来湘,加之“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创业带就业等措施的落地见效,推动劳动力需求增长。然而,一些地方重视“引老板”,对“留住劳动力”估计不足。现实情况是,外流的劳动力跟着产业转移返乡的并不多,导致企业之间彼此抢夺原本有限的劳动力资源,“缺工”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80后、90后新生代已然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他们的教育背景、精神追求、择业理念都与父辈大相径庭——有的除工资薪酬外同样看重个人发展前途,有的看重假日安排和工作环境,有的年轻人觉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言不合便“秒辞”的几率大增。此外,相比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在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也是难以留住劳动力的原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的新变化,需要各地在缓解“就业难”“用工荒”上转换思路、以变应变。而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让返乡劳动力在春节前这一“时间窗口”,有更多机会了解家乡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家门口企业的用工情况、就业环境等。未雨绸缪打“提前量”,或可在破解“用工难”的问题上赢得主动。 事实上,我省有的地方已有相关探索。比如,这些年绥宁县培育农村“劳务经纪人”,平日里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难题。换个角度看,类似于“劳务经纪人”这种角色,可以在春节期间通过走亲访友、建微信群等方式,讲好身边就业故事,宣传家乡经济变化,解读未来发展规划,让一部分过去长期在外务工的劳动力安心在家门口就业。 亲情乡愁是极具感召力的。可以预见,从农民工自身来说,结束漂泊无根的状态,让就业和亲情“相聚”在家门口,成为更佳选择。当然,这将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益,更是家庭团圆的温暖、乡村振兴的希望。(作者:邹晨莹)
来源:华声在线
有意与本网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我们联系。未经本会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战略合作单位:全国金融人才平台服务中心 | 清大PPP模式与金融创新中心 | 发改委国合中心| 北京大学博雅产学研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o全国人才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