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找工作 找人才 找服务 找人脉 找资金 新闻中心
平台简介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新闻中心
提升劳动技能拓宽就业门路
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城市蓬勃发展,产业不断升级;乡村正踏上振兴的快车,一幅幅壮美画卷次第展开。这样的大背景下,新的一年,城乡两头的农民工就业形势有哪些新特点?面临哪些新机遇、新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来到北京、四川、河南、湖南、江西等省市部分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创业状况进行了调查。
  “工地上一天搬8000块砖,还不如现在一天送外卖挣得多。”顶着6级寒风,到约定的肯德基店刚坐下,吕建波使劲搓了搓手。这双手,虽然结束了在内蒙古、重庆、北京建筑工地上的多年“历练”,依然粗黑。接受完采访,从早9点到晚9点,接单、送单,吕建波骑着电动车顶风穿梭在北京的街头巷尾……
  不停奔跑,辛劳打拼,这是一个普通农民工的再普通不过的工作日。
  农民工,改革开放的“时代词汇”。为了生计和梦想,他们用汗水浇筑着摩天大厦、桥梁道路……40年发展的恢弘史册里,无不镌刻着他们的身姿。
  春节在即,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农民工群体,追寻他们匆匆的步履。
  城市是农民工就业重要“蓄水池”,伴随产业升级,用工更重技能型、知识型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2.88亿农民工中,外出务工1.73亿人。当前,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稳步推进,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机会很多。
  新动能孕育新岗位,吸收大量新生代农民工。
  “年底加班的多,外卖单子也多,我上个月挣了9000多元。工作稳定,收入又高,老家的小伙伴都很羡慕。”虽然辛苦,但对目前的这份工作,吕建波的满意溢于言表。过完年,他准备叫上几个老乡,来北京一起送外卖。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动能日益强劲,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岗位,也成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渠道。比如,日以千万计的外卖订单背后,是广大外卖骑手顶风冒雨日夜穿梭的身影。美团研究院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2018年共有270多万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其中77%来自农村,80后、90后居多。
  新需求催生新工种,朝阳产业成为农民工就业的新选择。
  “育儿、护老、家政等服务业,满足市民美好生活新需求,都是朝阳产业。”“云家政”创始人薛帅认为,打通市民需求痛点的新工种不断出现,都可为农民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以家政服务业为例,目前全国从业人员2000多万人,而有需求的家庭超过7000多万户。按照每位家政人员每天服务2—3户家庭算,目前家政市场的用工缺口达1000万到3000万人。这个缺口,主要靠女性农民工来填补。
  育儿服务业也大同小异。“活多,工作比较稳定,一般我带的孩子从40多天接手,一直带到3周岁上幼儿园,吃住、收入都还可以。” 毛玉贞是北京冀喜婴家政服务公司的资深育儿嫂,她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产业升级倒逼技能提升,要求农民工加快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型。
  “近些年,建筑行业正悄然发生一场就业革命,装配式建筑渐成趋势,体力型工种需求越来越少,技术型工种需求越来越多。”有着30年从业经历的中建二局一公司董事会秘书陈永红告诉记者。
  制造业用工需求也在加速转型,从大量招用生产线普工转向更多需要熟练技工。在四川省南部县汽车汽配产业园,生产厂房焊接区里焊花飞舞,5台机器人正对着零配件摆臂切割。车间操作工人王建军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焊接线路和形状要求编程,让机器人按指令工作。正在“监督”机器人工作的王建军说:“这家伙工作效率是人工的3倍,且稳定性高、成型效果好。现在若没有一技之长,在我们这里很难找到工作了。”
  返乡创业就业迎来新机遇,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打造更多“新饭碗”
  在农村,创业就业环境也越来越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了农村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也给农民工就近务工、返乡创业带来了大量新机遇。
  “为了开好返乡创业座谈会,我去年‘得罪’了不少人,今年一定得补上。”最近半月,找四川省通江县就业局局长张勇报名参会的电话特别多。去年,因为场地所限,只有98人如愿参会,今年已有400多人报名。
  一个深度贫困县,何来如此吸引力?通江县委书记孙辉认为,家乡投资环境好了,更多人愿意回来了。2018年全县返乡农民工创办的经济实体中,投资规模超过100万元的就达116家。
  记者走访发现,在中西部很多农村,产业发展带来了大量创业就业机会。
  产业融合开拓就业门路。
  在河南省光山县,一片羽绒带动15万人创业就业。
  从一家一户到品牌连锁,从前店后厂作坊式经营,到网上下单线下定制,羽绒产业华丽转身。县里出台政策,创建羽绒服装创业园和羽绒企业创业中心,小微企业免费入驻,吸引农民家门口就业。孙铁铺镇江湾村的谢玉梅,在村里的巧媳妇制衣厂上班,一月能挣400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
  传统农业升级带来创业机会。
  在通江县诺水河镇梓潼村,一朵银耳引发全村创业潮。
  山上不时见到农民工忙着砍青冈树,晾晒青冈木段,为开春后培植银耳做准备。“这3年,村里外出务工人数从900多人下降到400多人,很多农民工返乡发展起了银耳产业。”村支书陈明均介绍,银耳一直是村里的主导产业,可山大沟深,路险难走,长期以来银耳卖不上价。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路通网通,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陈彬嗅到了商机,返乡建起了基地和加工车间,把银耳做出了“花”:研发出以银耳为原料的面膜,带动产地收购价提升至600元/公斤,银耳终于卖上了“银价”。
  乡村多元开发带来新机遇。
  在江西省宁都县,一盏孔明灯点亮乡村文化产业。田头镇边斜村成了富裕村,孔明灯生产被分解成多个简单易学、方便操作的工序,大量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有了活计。返乡农民工刘鹏飞一人创业,带动千人就业,将孔明灯“放飞”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返乡创业人员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赚,取得了双赢、多赢的效果。”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给出一组数据:目前全国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达780万人,其中农民工540万人,他们创办的经济实体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平均增加67%。
  无论岭南还是塞北,“乡村振兴”蓝图正在绘就。如今的农民,不再围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唱单调的“四季歌”,城乡统筹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旅游开发、文化礼堂创建等,都给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空间。
  顺应新要求抓住新机会,农民工要加快提升自身素质,用工单位要加强人文关怀
  当前,就业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翼齐飞,城乡就业机会多了,如何才能让农民抓住这些机遇?这既关乎农民的“钱袋子”,也关乎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质量。
  农民工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全收说:“第一代农民工背起铺盖卷,拿着瓦刀,就能在深圳工地上找到活干。如今,需求在变化,产业在升级,就业机会仍然很多,但这种机会是更高层次的机会,也对农民工提出更高层次的新要求。”
  采访中,吕建波和毛玉贞对目前的工作都表示满意。这种满意,是他们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换来的。
  “行业更新换代太快了,不学习肯定跟不上。”吕建波告诉记者,即使回家很晚,自己每天也要尽可能抽出时间学一会儿。干送餐员不足一年,吕建波已然是个熟练工,需要什么数据都能马上从手机里调取出来。
  育儿嫂也是一样。“现在的家长对育儿可讲究了:冲泡奶粉要用量杯,饭菜要注意营养均衡,还要带着孩子做益智游戏。这就逼着我不断学习,跟上要求。” 53岁的毛玉贞,光育儿保健操就会七八套,谈起科学育儿更是头头是道。
  农民工提升素质,除了文化、技能,还有文明程度。
  老王是个文字工作者,一日三餐常叫外卖,接触过很多外卖小哥。“有个外卖小哥至今让我印象深刻。”老王告诉记者,那是雪后的一个正午,他在等外卖的过程中眯着了。外卖小哥敲门,他没听见。直到醒来才发现小哥还在门外候着,令他十分感动。
  企业要加强人文关怀和柔性管理,吸引、留住农民工。
  采访中,不少企业反映存在一定程度的招工难,特别担心春节过后招不到人。这也对用工单位提出新要求,仅仅提高福利待遇还不够,在管理层面上,还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对员工尊严的维护。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农民工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 陈永红介绍,公司不但想方设法提升农民工的福利待遇——住的彩钢房里装有空调、暖气,喝的是纯净水,条件跟管理人员一样;公司还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技术能手传帮带,帮助农民工升级技能;加强工会建设,不断完善工资协商模式,增强农民工话语权。正因为如此,人员流失现象越来越少,目前公司在场劳务工人达2.7万余人。
  “我们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舒适度、愉悦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拴心留人。” 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表示。
  促进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还需精准发力,均衡布局公共服务
  记者采访发现,在农村,农民工创业就业还面临一些困难:创业风险大;缺少保险保驾护航;融资难题仍然突出;不少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还较弱……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农民工就业。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不少地方进行了有益探索:
  ——深化精准施策。湖南省东安县就业服务管理局走村入户,采集创业就业相关信息建立台账,在此基础上,“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扶持+创业孵化基地”四位一体,缓解了返乡创业难题。
  ——细化靠前服务。政府将“最多跑一次”服务延伸到厂区,现场为企业排忧解难;完善农民工生活设施,建立“候鸟学校”,为农民工子女入托、入学提供方便;开办“技能培训班”,让农民工及时掌握实用技能。“在这里打工,硬是要得!”来宁波务工的四川籍农民工苟洪才由衷赞叹。
  ——对接群众诉求。尽管在解决农民工就业方面,各地均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采访中农民工对在城市就业仍有许多诉求,归纳起来有四盼:一盼医疗报销更便利,“尽快别再老家城市两头跑”;二盼社会保障更牢靠,尤其是一些用工企业没给上养老保险,让农民工心里很不踏实;三盼子女入学更轻松,尤其是随迁子女就地上高中太难;四盼城市落户之门开得再大点,“让更多农民工圆上城市梦”。
  ——均衡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关键一条是要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素自由流动。而下一步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应让进城农民工享受到与城镇职工更加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拆除农民工诉求突出的制度壁垒。”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建议。
  上世纪80年代,城市打开“大门”,让农民有了更多就业选择,由此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奠定了基础。新形势下,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就业门槛也在“转型升级”,这就倒逼城市必须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倒逼农民工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努力端上端牢含金量更高的饭碗。“两股力量形成合力,就必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祖辉信心满满地说。(作者 张林峰)
  上一篇: 山西促进“稳就业” 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
  下一篇: 全国人才服务网正式启动

有意与本网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我们联系。未经本会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战略合作单位:全国金融人才平台服务中心 | 清大PPP模式与金融创新中心 | 发改委国合中心| 北京大学博雅产学研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o全国人才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