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省第一是怎么来的?5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殷殷嘱托 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重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襄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经验。
给政策,培育市场主体
襄阳市副市长丁亚琳介绍,近年来,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的意见》《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2017年,全市共兑现科技创新政策奖补资金4240万元,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59项,支持资金3118万元。同时,还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共计12.49亿元,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服务合同享受增值税减免1.2亿元。
优惠的政策扶持下,襄阳一批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巨头。骆驼股份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合资合作、兼并联营等方式,蓄电池产品销售到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大力电工与武汉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发高压同步变频软起动装置,填补了中国4万千瓦以上同步电机同步变频软起动的技术空白。位于襄城区创业服务中心的湖北韵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打破国外垄断,掌握了“复兴号”列车座椅机电伺服系统核心技术,今年销售收入将突破7000万元。
引人才,提升创新能力
早在2009年,襄阳市开始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迄今已吸引100多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来襄阳创新创业,实施资助项目43个,金额7500万元,其中18个项目已经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
如追日电气公司引进“千人计划”专家刘正新博士发展新能源产业,研发的智能充放电设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上缴税收1.04亿元。
2017年,襄阳市又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的意见》,扶持措施概括为“十有”,即“有创业场地、有项目资助、有担保贷款、有股权投资、有风投补偿、有薪酬激励、有引才优惠、有政府奖励、有科技扶持、有保障服务”。对入选扶持的项目,支持周期为3年,由政府进行无偿资助。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熟期的单个企业,股权投资金额原则上最高可达100万元、300万元、2000万元;对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能够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股权投资金额最高可达1亿元。
搭平台,对接“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襄阳市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先后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同期,大力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襄阳分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互联网+”科技孵化基地,组织企业先后赴上海、武汉与中科院、华中科技大学对接,汉江流域技术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行。
今年4月18日,襄阳市政府联合中科院武汉分院共同主办了襄阳·隆中对(卧龙汇)活动,全市3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参赛。今年,该市还将举办5场类似活动。
近3年来,襄阳市共计转化省级重大科技成果341项。宇清传动的新能源汽车集成式电驱系统、航宇救生的国内柔翼无人机消雾平台等一批首创性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中航精机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造圈子,增强行业“话语权”
专利保护,科技创新的催化剂。襄阳市大力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近年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和专利扫零工程。至目前,襄阳高新区已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谷城等6个县(市)区跻身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去年,该市共申请专利9924件,其中发明专利5926件;获得授权专利2603件,其中发明专利380件。
据介绍,襄阳市还先后采取政府引导、以奖代补等办法,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定,最高者可获20万元的单项奖励。
至2017年底,襄阳市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达101项、行业标准82项、省级地方标准40项、市级地方标准71项。
通过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增强了行业话语权。该市20多家软启动企业抱团组建联盟,制定行业的7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占据了全国75%以上的市场份额。